欢迎登录本站!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民俗

古哲里木会盟地

发表时间:2017-08-07 11:32:13来源:草原文化网 保存打印关闭

古哲里木会盟地遗址,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吐列毛都镇以东1公里处的一块草原上。它后依哲里木山,前临霍林河,西望奎屯罕山,东视罕查干山,当年是一处呈“五岔沟”型的战略要地和内外物资集散地。从这里向西南经坤都冷山谷通往扎鲁特、巴林,向西经西哲里木山谷和霍林河煤矿通往锡林郭勒大草原,向北经东哲里木山谷和科尔沁右翼前旗宝格达山通往蒙古国,向东经阿贵山谷和六户通往乌兰浩特、嫩江,向东南沿霍林河经巴彦呼舒通往通辽等地。

据史料记载,该处曾为辽、金时代的重要关隘。金长城、金东北路招讨司驻所等古迹至今明晰可见。会盟地西为辽临潢府境地,东属金泰州管辖。

清康熙四十九年(公元1710年),朝廷将嫩江科尔沁的图什业图、札萨克图、苏鄂公、扎赉特、杜尔伯特、达尔罕、博多勒葛台、宾图、前郭尔罗斯、后郭尔罗斯四部十旗——北从宝格达山,南至沈阳北柳条边墙,西由特格罕山,东到哈尔滨、长春等地——总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的蒙古领地划为一个盟,实行行政统治。因首次会盟地在图什业图旗北部的哲里木山脚下,固而称这个盟为哲里木盟。作为会盟象征,在该处堆筑了11个敖包(即石堆)。1个大敖包立于中央,代表盟。其底部直径约5米,高6米多。10个小敖包在外围形成一个大圆圈,代表10个旗。小敖包底部直径近2米。大敖包与小敖包之间等距离约30米,每个小敖包之间等距离也约30米。每3年会盟时,各旗札萨克在这里集合,开展检阅户骑武装,处理诉讼,议事选举,举办那达慕、物资交流等会盟活动。清廷届时还派遣大员亲临检阅。

会盟地之所以选择在图什业图旗,是由图什业图旗的历史地位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决定的。该旗虽处于哲里木盟西北角,但自辽、金时代始就已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、军事要塞。公元1524年,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,为躲避战乱,率部东迁驻于嫩江流域。在与新兴的后金经过几战几和后,通过发展姻亲关系,彼此逐步建立起政治上的联盟,遂以科尔沁国的形式与后金毗邻而居。科尔沁部首领奥巴被后金封为图什业图汗。在清王朝建立的过程中,科尔沁人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公元1636年,清廷封奥巴之子巴达礼为和硕图什业图亲王,去汗号,名列内蒙古49旗王公之首。图什业图旗即由此得名。由于上述原因,科尔沁四部十旗蒙古领地设盟建制,会盟地理所当然要选在图什业图旗。

自设盟始至民国20年(公元1931年),古哲里木盟存在的221年间,达尔罕旗的罗卜藏衮布、色旺诺尔布、恭格喇布坦、旺扎勒道尔济、拉旺、丹曾旺布、巴图、索特那木朋素克、济克登旺库尔、色布腾巴拉珠尔、葛勒桑栋罗布、那木济勒色楞,图什业图旗的阿拉巴坦、诺尔布琳沁、巴宝多尔济、色旺诺尔布桑保,博多勒葛台旗的齐默特多尔济、僧格林沁,扎赉特旗的玛什巴图、阿拉坦敖绰尔,前郭尔罗斯旗的固鲁扎布、齐莫特散披勒,札萨克图旗的索特那木伦布木、乌泰等24位公爵先后担任盟长、副盟长。历经60余次会盟活动,对地区社会稳定、经济发展、民族融合做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。

在盟制被取消、会盟活动随之绝迹后的年月里,每逢农历四月二十日,各旗旗民还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当年的会盟处,以柳枝点缀敖包,以奶食祭祀天地,自发地组织纪念活动。

1954年,当地努图克政府因开发水田等原因而将所有敖包全部拆除,具有200余年的历史古迹被夷为平地。古哲里木盟区域后来分别被划入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三省一区的版图。2000年,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、政府对这一重要历史遗迹在原址上进行复建,并在盟敖包和旗敖包前各竖立一块大理石石碑。石碑正面用蒙汉两种文字刻写该旗原名,背面以蒙汉两种文字刻写该旗历史及今称。除此之外,还对会盟地周围进行了绿化、美化,建设了一些附属设施,使其逐步形成当地极具历史意义、民族风情的一道人文景观。

0.jpg

1.jpg

相关阅读:

    无相关信息